PART 1
上周裝修竣工驗收報告,浙江省《全裝修住宅室內裝飾工程質量驗收規范》7月1日實施的新聞,刷了各大媒體的屏。也就是說,今后杭州的大多數住宅,都要按全裝修標準驗收。
所有人關心的點,都是房鬧會變多還是變少?購房者權益是否更有保障?
但一個做項目總的朋友,卻提醒我:樓先生,其實我更擔心的是,以后還能不能偷面積了?這才是這份《驗收規范》帶來的最大未知數。
你想,現在很多精裝修豪宅,或多或少有一些“可拓展面積”。簽合同時,一般合同上附的是原始戶型圖。然后,開發商會再拿一份《裝修改造協議》,請你簽字。
這份《裝修改造協議》上的戶型圖,才是你在樣板房看到的真實格局。
原先比較好辦。開發商先按原始戶型,將房子的毛坯完工。驗收竣備后,再按改造后的戶型圖做精裝修?;虬烟艨諠采蠘前?,或把墻壁外拓到陽臺,總之最后都變成了房間。
這樣的形式,購房者也很喜聞樂見。一樣的總價,憑空多出十幾個平方米,一輛奧迪Q5開回家了。
但現在,按照新的《驗收規范》,毛坯要驗收一次,裝修完還要驗收一次。
兩次驗收,同一套房子的戶型已天差地別。這時候就比較尷尬,有關部門總不能拿兩張戶型圖來驗收吧?裝作沒看到也不行了!
說到最后,我那位項目總朋友嘿嘿一笑:
要么是從此杭州的住宅,不再會有哪怕一平方米的“贈送面積”。要么就是這份《驗收規范》形同虛設,因為牽扯到太多利益,沒人愿意執行了。
我去問了一圈蕭山的開發商。不少人說,確實有收到消息,說最近風聲更緊了?!暗?,規避的辦法總還是有的,是不是?”
PART 2
為什么要去問蕭山的開發商呢?大家都知道,這地方偷面積路子野,神戶型多。
在2010年之前,杭州住宅基本還沒有“偷面積”一說。
2009年是轉折點。那一年,蕭山幾個新盤都玩起戶型創新。旺角城一期推出90㎡LOFT戶型。綠都·金域三江一期的106㎡,雖然只有兩房兩廳一衛,卻送了一個3㎡的設備陽臺。
2010年以后,受到深圳一些“神盤”的啟發,蕭山戶型開始腦洞大開。
當時最風靡的,是城南得力·名門世家的“魔方戶型”,89㎡的公寓,像壘積木一樣,改造后可以變成140多㎡,一度需要托關系才能搞到一套。
還有一個125㎡戶型,總價大約320萬元,改造后可以做到200多㎡。
我曾經在一個朋友家,看到一套剛裝修好的“魔方戶型”89㎡。他把挑空客廳澆上樓板,樓下是客廳、餐廳和廚房,兩個房間。樓上是一個主臥,一個套小書房的次臥,還有一個儲藏室!
但最著名的,還是錢江世紀城的和美家。90㎡的LOFT,改造后最大可做到160㎡,總價才100萬元上下,誰看了都要心動。
當時蕭山有點投資眼光的人,都是人手一套,最少的也賺了100萬元。
不過,據說真正買來自住的人,都覺得改造后的層高低了一點。畢竟樓板12厘米去掉,即便有5.6米層高,也還是有點局促。另外,群租有點多。
2014年7月1日后,新版《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實施,“偷面積”難度加大。但許多樓盤仍然見招拆招,靈光乍現。
御景藍灣、金地·天逸、東方海岸和美哉美城,大概算是蕭山“神戶型”時代的絕唱。
PART 3
但這個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盛宴,總要結束。
去年3月18日,杭州市規劃局下發了一份關于印發《杭州市建筑工程容積率計算規則》的通知。許多正在規劃中的“神戶型”,再次遭受一萬點暴擊。
有消息稱,政府這一次要動真格,計劃在兩年內徹底消滅“偷面積”現象。
已審批出來的“神戶型”,不得不錦衣夜行,諱莫如深。手上有新項目正在報批的開發商,更是陷入一片凄風苦雨。
某全國大鱷的A新盤,面積預測繪申請了七遍,都沒通過,報建人員想死的心都有。
市中心B新盤,本來想設計少數90㎡先跑量。一看新規傻眼了,要做標配的三房兩衛,90㎡根本不夠。一咬牙:算了,直接定位純改善,從110㎡的大三房做起。
所以,最近半年在售的杭州新盤,戶型都神奇不再。
雖然從送審的測繪圖可以看出,一些設備平臺、虛線、臨空部分,都還大有乾坤,但相比當年名門世家與和美家的傳奇,都會瞬間被秒成渣。
去年底,杭州城北兩個精裝修樓盤,因為“偷”了點面積,竟然沒通過竣工驗收,后來各自交了一大筆罰款裝修竣工驗收報告,才算搞掂。
這也給許多正在賣“可拓展戶型”的開發商敲響了警鐘。
緊箍咒正在越念越緊。能交罰款搞掂,還算幸運。萬一像上海的茉莉公館那樣,政府一定要求拆除改造部分,那才叫一地雞毛。
而即將實施的《全裝修驗收規范》,無疑是又一道隨時可能勒緊的繩索。
PART 4
那么,《全裝修驗收規范》是否會徹底終結“贈送空間”呢?一時還真不好說。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么是“全裝修”?根據官方定義,是指住宅交付最終用戶前,所有功能空間及六面體、管線全部作業完成,套內水、電、衛生間等日?;九涮自O備部品完備,可直接入住的住宅。
一位業內人士說,奧妙就在于“全裝修不等于精裝修”。
也就是說,全裝修交付要求的,只是達到一個清水樣板間的條件。那么,精裝修后期加建改造,還是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還是看政府怎么把關。目前,一個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從拿地到辦出房產證,起碼要經歷40多個環節,涉及審批部門10多個,需要符合20多部法律法規相關要求。
從流程上看,開發商先要報批規劃建設方案,再有初步設計、施工圖,最后還有一個房產項目準預測繪圖。
房子造好了,建設單位要組織五方竣工驗收、質監提供工程質量監督報告、城建檔案館出具竣工檔案認可意見書,以及竣工驗收備案等等,才能辦理房產初始登記。
目前,住建等相關部門主要驗收毛坯房,看是否與之前報送的準預測繪圖吻合。
如果《全裝修驗收規范》嚴格執行,那么流程圖上可能需要多兩個環節,一個是預測繪時需要同步報送完整的裝修施工圖設計文件,一個是全裝修驗收。
如果毛坯房驗收時,就嚴格比照報審的準預測繪圖,那今后杭州的住宅就不可能有“贈送空間”了。
但有兩個問題。首先,這個規范只是一個推薦性技術標準,并不是強制的。
其次,《全裝修驗收規范》只是一個總則,還有許多等待厘清的概念。比如,它只寫明由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浙江省建筑裝飾行業協會負責具體解釋工作,但沒有明確具體責任部門。
那么,誰來驗收這個事情,也挺關鍵的。
要驗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總得有一支精裝驗收人才隊伍吧?住建局不太可能去專門養一支隊伍,最有可能的,是外包給專業中介機構。
當然,中介機構干活總不能免費的,這樣又增加一筆二次驗收費用。那么,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的。
這個規范怎么執行,感覺開發商糾結,有關部門更糾結??!
-End-
▼
文∣樓先生
編輯∣二叔
以上內容由用戶投稿,彬迪地板進行整理發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