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超標、貨不對板、加收費用、經銷商跑路……為愛巢裝修的過程,可能也是各種“套路”接踵而至的過程。你曾經在家居裝修中遇到過哪些問題?
甲醛超標,消費者維權難
2017年初,阮小姐在廣州市天河區購買了一套小戶型學位房。2018年6月,阮小姐選擇了好萊客提供的家具定制服務,為自己的新房定制衣柜、書柜、書架等多件家具。
根據阮小姐在聚投訴平臺的描述,好萊客門店的銷售人員表示家具的用料為“生態板”“零甲醛”。2018年10月,好萊客為阮小姐的房屋完成家具安裝。阮小姐表示,當時已經聞到屋里有明顯的異味,但是想著“可能是剛剛安裝好,也沒有當一回事”。
家具安裝完成后的3個月里,阮小姐一家由于不在國內,沒有入住新房,不過有將房屋交給親戚打理,期間保持房屋通風和衛生整潔。
今年6月,阮小姐的孩子已經臨近開學,但是房屋里面的異味依然沒有散去。為了證明好萊客提供的家具甲醛超標,阮小姐找到了3家檢測公司對房屋空氣中的甲醛進行檢測,3家公司的檢測結果均顯示甲醛數值不合格。
▲3家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均顯示甲醛超標
然而,好萊客方面表示不認可阮女士提供的3家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原因是“空氣檢測法不能直接判定板材甲醛超標,”好萊客方面強調,阮小姐購買的是甲醛零添加原態板,甲醛超標問題并非由產品質量問題造成。
2019年7月底,雙方在相關部門介入協調下才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好萊客也同意為阮小姐提供消除甲醛的服務。
實際上,甲醛超標一直是家居裝修行業的熱門話題。除了好萊客以外,市面上還有多家家居裝修公司打出了“零甲醛”的廣告語。至于裝修之后是否實現“零甲醛”,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未知數。
面對甲醛超標的問題,消費者的維權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消費者往往不能提供裝修前的甲醛檢測報告,難以證實裝修與甲醛超標的因果關系;其二,不同家具、不同項目的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可能大相徑庭,檢測機構資質也存在參差,商家往往以此為由不認可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其三,消費者對甲醛超標問題進行舉證經濟成本較高。
虛報面積,新華社點名大自然家居
預估鋪裝面積119平方米,實際鋪裝面積為134平方米,裝修費用前后報價相差1.8萬元,這是北京的李女士在裝修過程中的遭遇。
據新華社的報道,今年7月,李女士在北京紅星美凱龍商場購買了大自然家居旗下的大自然地板,銷售人員表示他們曾為多個同戶型鄰居實地測量,預估的面積和報價與李女士的實際情況“不會有太大出入”。
7月26日,大自然地板的工作人員到李女士家里進行測量,測量數據為鋪裝面積134平方米,總費用上升為12.86萬元,李女士認為兩次報價相差過大。
▲7月26日大自然地板工作人員給出的報價單據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大自然的工作人員將最終的報價定為11.17萬元,并向李女士表示這是全款總額。
然而,地板鋪裝完成后,裝修費用再次發生變動。太平洋地板的工作人員表示最終的鋪裝面積為132.9平方米,費用從11.17萬元上升至12.94萬元。
李女士表示,測量面積有輕微出入是正?,F象,但是相差十幾平方米“顯然說不過去”。另外,先降價,施工后又漲價,李女生認為這是“釣魚銷售”。糾紛出現后,李女士多次與大自然地板方面溝通,沒想到對方表示如果不馬上付錢,大自然公司“有什么行為我可阻止不了”。
果然,8月6日晚上,一名自稱大自然工人的男子在李女士家樓下蹲守,要求李女士付清裝修費用,稱這是“大自然公司讓他這樣做的”,如果不這樣做,“公司每天扣錢、不給派活兒”。
第二天,該男子和另一名男子趁李女士家開門之際,闖入李女士家中破壞和拆除部分地板,其中一名男子還用手中的錘子威脅勸阻強拆的人,并表示“公司就是這樣要求的,不然沒法交代”。
▲兩名男子拆除已鋪裝的地板
李女士表示可以將地板全部拆走,其中一名男子卻稱“只拆除未付款部分”。李女士認為地板即使只拆除了一部分,整個房間的地板也需要重新鋪裝,這完全是逼迫消費者妥協。李女士隨后找到第三方機構進行實測,測量結果顯示鋪裝總面積比大自然地板的實測結果少了6平方米左右。
大自然家居向新華社記者表示,“該糾紛的起因,是客戶在門店下達訂單時,以預估的地板鋪裝面積報給門店暫計預算。而經現場測量,實際鋪裝面積比客戶預估面積大”。同時,“產品本身的銷售價格,從未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并不存在“釣魚銷售”,也不存在暴力催收。
經銷商加盟店林立,跑路時有發生
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售后服務態度差、工作人員素質參差……這些都是家居裝修企業經常被消費者投訴的問題,其暴露的是家居裝修行業的經營和管理亂象。
《消費者報道》查看了多家家居裝修企業的年報,發現為了加速擴張和占領市場,家居裝修企業大量發展經銷商和加盟店,并使其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以上文提到的好萊客為例,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直營店銷售收入僅占總門店銷售收入的4.62%,以此倒推大自然木地板好,經銷商的銷售收入占比超過95%。
歐派家居2018年年報顯示,去年歐派家居門店合計營業收入為95.5億元左右,其中經銷商營業收入92億元左右,直營店營業收入僅為3億元左右。
2018年,尚品宅配加盟店總數已達2100家(含在裝修的店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36億元。直營店總數僅為10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26億元,店鋪數量和業務收入均遠低于加盟店。另一家行業巨頭索菲亞在2018年的經銷商銷售收入占公司定制衣柜及其配件銷售收入90%以上。
數量過多的加盟店和經銷商,使不小家居定制企業的門店徒有大品牌的虛名,卻沒有相應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在聚投訴和黑貓投訴等消費投訴平臺上,關于裝修公司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設計與實體不符、裝修人員不執行約定工期、經銷商跑路的投訴比比皆是:
▲聚投訴上有多條針對家居裝修企業的投訴
實際上,消費者很難分辨出直營店和加盟店的區別,加盟店也很難做到標準化。家居裝修行業需要經過上門測量、設計、家具生產和采購、施工等環節,這些環節在不同的門店、由不同的人操作,差距會很大。
同時,加盟店的銷售環節和人事工作不受企業總部的直接干預,人員流動較大會導致產品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容易出現“踢皮球”“跑路”等問題。
互聯網裝修:資質和責任認定成難題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互聯網裝修平臺也開始走進公眾視野,并迅速成為消費者選擇裝修服務的首選,齊家網、土巴兔等企業就是其中的代表。
▲互聯網裝修平臺上有大量裝修公司供消費者選擇
與其他互聯網產品一樣,互聯網裝修平臺具有便捷性、多樣性、成本低的優點,同時也存在裝修公司資質參差不齊、售后服務“踢皮球”、裝修公司跑路等問題。
今年3月,西安的米女士通過土巴兔網站的推薦,在斯利文裝飾公司簽訂了價值6.6萬元的裝修合同,并交了3.3萬元裝修款。簽了裝修合同以后,米女士就沒有見過設計師和工長,也沒有見過設計圖和施工圖,而且一直沒有工人來施工。
在米女士的多次催促之下,裝修公司才派來了一名工人,這名工人在施工過程中不僅損壞了米女士家里的地暖管,還錯誤地把衛生間的墻壁推倒。米女士提出中止合同并退款,裝修公司給米女士打了一個退款欠條,但是打了欠條之后只退給米女士2000元,并一直以“資金緊張”為由拖延退款。
土巴兔方面向媒體表示,由于米女士直接與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并未與土巴兔簽訂合同,所以土巴兔平臺無法介入處理,米女士只能自行與裝修公司協商解決糾紛。
另外一家互聯網裝修平臺企業齊家網也不能獨善其身,多位網友投訴齊家網推薦的裝修公司產品質量低下、不履行裝修合同大自然木地板好,甚至卷款跑路。
以上內容由用戶投稿,彬迪地板進行整理發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