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這幾年來隨時“居家”的日子,真的只能用“慘淡”形容。
說來慚愧,租住一年多的我連半個鄰居都不認識,如果門口保安大叔不算的話。但是天生敏感+神經衰弱的我對于樓上住戶的作息了如指掌……
比如樓上的大媽生龍活虎的演繹著何為人間煙火,五點咣的一聲門響,必然是大媽著急去買最新鮮的食材,六點開始鍋碗瓢勺輪番上陣。
伴隨七點半一聲隱約的"吃飯啦",聲音開始在各個房間逐次蔓延,先是最近的幾聲咳嗽外加悉悉索索的腳步,必然是硬朗的老爺子率先搶占衛生間去了,然后是小朋友肆無忌憚的哇哇聲,一家三口艱難起床了…
這還不算完,白天偶爾一個小時的“喜羊羊美羊羊”電視余音繞梁,還有一個小時的跳繩和玩鬧追逐的聲音……
終于我忍無可忍,某天晚上我抱著荊軻刺秦的決心沖到樓上,哐哐哐的敲開了大門,開門的果然是慈祥的阿姨,只是比我想象的有點老,映入眼簾的還有嬉笑追逐的三五歲孩童和轉頭望來的褲衩大哥。
經過一頓“友好的交流”,第二天境況有所改善,但并不明顯。
每天我依然5點多就被吵醒,然后靠著救命的“耳塞”暈乎乎再次艱難地入睡。
圖源:網絡
買房過程如何減緩噪音
社恐的我有了這段“糟心”經歷,家里要買房時,我提出要求就是要考慮噪音問題。我清楚的知道,噪音只能減緩不能杜絕。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除非真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隔音的房子。所以噪音只能減緩,不能杜絕。
全屋隔音造價高,預算有限,可以按照噪音來源和嚴重程度做局部隔音。
與其后期增加隔音,不如選房時就規避一些噪音房源。
于是,選房時我給了老媽幾點TIPS:
a. 預算不夠,優先看零幾年建的六七層磚混結構房;實力允許就選擇高檔小區,圈子和物業很重要;預算特別充足,選獨棟別墅。
b. 高層要買6層以下或24層以上的,6層以下低頻噪音較多,24層以上聲音衰減,中間樓層中高頻噪音多。
c. 買二手房可以一天不同時段多去幾次,了解居民的生活狀態;二手高層不要精裝修,毛坯的便于做隔音補救。
d. 同等條件,優先選擇頂樓(沒有樓上鄰居)、邊戶,遠離臨街、底商和電梯口等的房源。
圖源:網絡
裝修時如何減少噪音
掏空了父母的錢包,趁著各種政策利好,抄底了一套二手房,新家立即安排進入裝修階段。裝修這種要了老命的買賣,肯定要由自帶三丈光芒的老媽包辦。
沒錯,當然是因為她最適(you)合(qian),她審美高級、慮事周全、而且精打細算。
事實證明木地板消音劑,老媽果然是最愛兒子的,在裝修前、后針對不同環境做好隔音,安排的非常周全,萬無一失。
01
窗戶,隔絕戶外噪音的第一屏障
外界噪音有且只有一個隔音方案——換窗戶。當時從預算和隔音效果兩個方面,我網上搜了幾種搭配方案推薦給老媽。
1)高配版隔音方案,塑鋼窗框+夾膠玻璃,也就是兩層玻璃中間夾一層PVB膠,這一層材料就像耳塞一樣,隔音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一來塑鋼窗框保溫性不算太好,已經被主流市場淘汰了,二來夾膠玻璃也不好買~
2)平價版隔音方案,斷橋鋁+雙層中空玻璃,目前市面上賣的窗戶,90%都是這樣的組合,保溫效果杠杠杠的。隔音效果雖比不上高配版塑鋼+夾膠玻璃,但也能把噪音至少削弱30~40個分貝~這種窗戶,一平米價格普遍一千左右~
3)如果你家實在特別吵,窗戶外面成天都是一百多分貝(比如機場附近)。
那就做個三層中空玻璃,四五六層懟上去的話就有點奇怪了~額外再掛兩層厚窗簾!保證噪音在趕來的路上就被堵死了~但是!換一扇窗戶的價格一般是大幾千、上萬起!
除了窗戶,窗框和開窗方式也影響到隔音效果。
窗框塑鋼材質的最隔音,但是容易下沉變形,不如斷橋鋁材質的保溫、耐用。建議用斷橋鋁的,60型材大概400-600元/㎡,70大概550-700元/㎡。
開窗方式也影響隔音效果,平開窗比推拉窗、內開內倒窗更隔音。推拉窗和內開內倒窗因結構缺陷,密封性不好,所以隔音效果差很多。
總結,窗戶隔音好不好主要看整體材質搭配。最后我家隔音用了「斷橋鋁的窗體+雙層中空玻璃+平開窗」的組合就OK!整體算下來,也得在1000+/㎡。
02
門,室內漏音的關鍵
隔音又最出效果,門絕對也是要重點考慮的。
門的厚度至少達到50mm,才能有一定隔音作用,比較理想的門厚在55-60mm之間。
再就是內部填充材料,現在市面上很多門都采用內填蜂窩設計,原材料就瓦楞紙,隔音不用想都特別差。
圖源:網絡
隔音最好的是實木門,內芯密度高,同樣價格也最高,起碼四五千,普通家庭沒必要。
隔音效果緊隨其后的是實木復合門,內芯為木條或板材,價格沒純實木那么高,千元以上,絕對的性價比選擇。
圖源 住范兒自攝
如果沒有條件使用實木門或實木復合門,有橋洞結構的門芯也可。主要填充實木木屑,隔音也夠用。
門扇的話,在這里我們建議T型門,門扇長出一小截,蓋住門縫,從上面看就像個T字型。
它的門縫是完全擋住的,咬合緊密不漏音。平口門與門框之間留有縫隙,聲音會從門縫傳到室內。
門的五金也十分重要,質量不好的話,用段時間就發出吱呀的聲音,別說隔音,自己就開始制造噪音,真的很鬧心。
門板材料的隔音效果:實木>實木復合>橋洞結構門芯>蜂窩紙。
其他空間門的隔音效果:推拉門>折疊門>吊軌門>谷倉門,想隔音好一點就放棄谷倉門吧。
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份中國十大木門品牌及參考價格,小白可直接用(以下品牌均不含廣告)。
(以上結果參考2019-2021,315中國消費品牌排行榜,不分先后,僅供參考)
03
墻面、屋頂要犧牲面積
想在裝修時就做墻體和屋頂隔音,那前提要考慮好,你是否愿意犧牲20cm的層高和墻體厚度。
先了解一下隔音材料:隔音氈,它用橡膠、塑膠等制成,環保無異味,常用于吊頂、墻體和管道隔音。
隔音板,平均隔聲量超過30dB的板材都稱作隔音板,隔音效果好。
不同材質隔音板效果差別很大,購買時要看好報告。
認準中國計量認證CMA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兩家授權。
隔音棉,內部有很多小細孔,和海綿吸水一樣,能吸收聲波能量,減弱聲波。
隔音棉有很多種材質。聚酯纖維隔音棉、玻璃棉、巖棉多用在吊頂、墻體隔音填充,隔音效果好,整體價格5-200元/㎡上下。
玻璃棉、巖棉很便宜,但考慮環保性,建議選擇聚酯吸音棉,性價比較高。
高密度裝飾性海綿和梯度棉(聚酯纖維棉一種)可用于已經裝修的墻面吸音降噪。
普通隔音,輕鋼龍骨+隔音棉+隔音氈+防水石膏板。
升級隔音,以上基礎上還要打減震器、再加一層隔音板+隔音膠。
墻面也一樣,裝修時在墻體里填充隔音棉、封隔音板、石膏板,再做木飾面或軟包等裝飾效果。
毫無疑問,這種操作會損失很多室內空間。
04
地面選實木地板
地面隔音相對來說沒有吊頂和墻面重要,屬于主動降噪,活動多怕打擾鄰居,可以鋪實木地板或軟木地板,升級版則在地板下再鋪隔音棉。
圖源 住范兒自攝
實木地板因木纖維的多孔性,是地板隔音功能中的佼佼者,隔音效果遠優于瓷磚。
大部分摩擦、走動、挪動家具的噪音都可以隔絕,東西掉在地上也會緩沖減低噪音。
軟木地板,用料是栓皮櫟橡樹的皮。
樹皮可再生,比實木地板更環保、更隔音,也能帶給人極佳的腳感。
一般靜音軟木地板價格在300-600元/㎡,也有1000+/㎡的。
圖源:淘寶睦寶先生
05
新砌墻體的隔音
要是家里裝修,改了布局改了結構,最后新砌了一面墻:如果這面墻的作用是單純的隔斷,那么用輕鋼龍骨石膏板墻就好~
(紅磚隔音效果比輕體磚好,但紅磚不環保,國家已經禁止生產了)
箭頭方向即為輕鋼龍骨石膏板墻
圖源住范兒自攝
毫不避諱地講,隔音效果最好的,還得是水泥、鋼筋澆灌的鋼筋混凝土墻,也叫RC墻!這種墻基本都是不能動的。
06
管道,交給裝修公司解決
下水管,一般的裝修公司都會給做好包管工作。
用隔音棉把下水管包住之后,用輕體墻磚砌好,包一個下水管20-30元/㎡。所以這部分通常不用自己操心。
自己包下水管,在管壁涂一層隔音涂料,裹層隔音氈,再包層隔音棉,最后上一層隔音氈,搞定!
再就是直接把pvc管換成螺旋消音管,比普通管道能降低8~10分貝。
馬桶、浴室柜的下水,可以改成墻排減緩噪音。
圖源住范兒自攝
07
已經裝修,花小錢辦大事
已經裝修好的家里,噪音主要是從門、窗縫隙進來的,密封膠條是個好東西。
大牌的門一般會自帶密封膠條。家里門窗沒有密封膠條的,某寶很便宜木地板消音劑,自己動手,10-20塊就可以搞定,門下有縫隙也可以用。
樂器或健身器材,用前文提到的,具有裝飾性的金字塔棉、雞蛋棉、梯度棉、聚酯纖維隔音板等。
地上可以鋪類似材質的隔音墊,做全屋隔音效果更好。
討厭家電運行的噪音,購買時首選靜音款,聲音大的如油煙機、洗碗機參數里會標有噪音指數。
桌椅板凳墊上防滑墊,或鋪一條厚重的地毯也可以緩解。
受到噪音干擾后,大多數人忍不了就會與鄰居交涉,協調不成最后變成雙方斗智斗勇,相互“傷害”。
解決噪音的方法很多,對于社恐的我們,不是只有成為“社?!币粭l路。
正如我的社牛老媽在家忙著裝修時,永遠有無數種方法各種暗示我,回家住新房就不用擔心噪音問題了,而且一直強調她朋友還有個漂亮女兒溫柔賢惠還能說會道跟我忒合適,我倆之間只差一張回家相親的車票……
今年似乎不提倡就地過年了?大家支支招還有啥借口可以不回家了,急,在線等……
以上內容由用戶投稿,彬迪地板進行整理發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